【主題旅遊入圍作品】蕭博元/XinGang Fantasy
透過學校的翻轉課程結合一次次五條港文化園區的戶外教學,慢慢了解到五條港是以前清朝時存在於今臺南市中西區裡的五條商用港道,是以前臺灣府城最重要的商業門戶,因此人們稱為它是台灣的威尼斯,蘊藏豐富歷史文化的博物館。透過水路,五條港的郊商們將台灣的米糖輸出至廈門,再將綢緞、瓷器、洋布雜貨帶回台灣。
「港」指的是受海潮漲落的水道。由北到南的五條港,分別是新港墘港、佛頭港、北勢港、南河港、安海港。船隻上裝滿了貨,進進出出,像五條動脈跳動著,創造出府城貿易繁榮的風華年代。課堂上老師將班上分成五個組,每組認領一個港道,我們在因緣際會下與「新港墘港」這條美麗的港道相遇。
新港墘港,曾經用來運送水肥的港道,也稱為「糞溝墘港」,因此港道裡有間民宿以此命名,稱為「屎溝墘客廳」。港道上有條清代老街─「咾咕石街」,是今日的信義街,話說當年府城所產的糖、鹽、桂圓乾等南北雜貨,由此渡口上貨船運往中國大陸銷售,回航船隻以大陸當地的老古石做為壓艙石使船隻在大海中行駛時保持平穩,返回府城後壓艙石沿街堆積,「咾咕石街」的名稱就是這麼來的。
在這條咾咕石街上最具代表性的非「兌悅門」莫屬了,是目前國定古蹟之一,也是現今台南市所有城門中,唯一還具有通行功能的城門,因處於城西,在八卦中屬「兌」方,因而得名。「兌悅門」至今還保存完善,附近也有許多文創老屋改造的早午餐與下午茶店,也都以它為代表指標,來到這裡玩的遊客們可以靜靜地坐在店裡,一邊品嚐著美食,透過玻璃窗外望著城門感受懷舊的氣氛。
港道上的媽組廟,有個全臺獨一無二的名字「媽祖樓」,廟的原址在清初是造船工人休息的工寮,工人渡海時攜帶媽祖香火以求平安抵台,完成工作後回廈門時將香火遺忘在工寮的閣樓上,說也奇怪之後往來於五條港的船隻常在夜間看見微微紅光,引導船隻航行入港,眾人皆以為媽祖顯靈,因而集資建廟感謝媽祖庇護,追溯其源以香火放置地點的閣樓為名,也造就媽祖樓位於清代古街媽祖樓街(今忠孝街)的傳奇古樸氛圍,隨著五條港文化園區的逐漸發展,2013年吸引陳玉勳導演,來此取景拍攝電影「總舖師」,片中紅遍大街小巷林美秀的「金罵沒ㄤ」熱舞,正是媽祖樓前的廟埕所拍攝。
兌悅門前的信義街,因有清代咾咕石街的影子,慢活悠閒的氛圍,吸引一群熱愛老台南步調的文創工作者,在此逐夢。如短片中出現的「飛魚記憶美術館」,老闆原先為婚紗攝影業者,因個性如飛魚的挑戰性格,與兒時的鄉下生活經驗,在港道巷弄裡買下一間140年的百年老厝。這棟老厝連屋頂都沒有只剩四面牆,老闆開始跨行學建築,一手一胼花了三年半蓋出他理想生活模樣。由於老闆與老闆娘小時候都住在三合院,在打造房子時,特別加入很多元素保留小時候的回憶,希望不管是來參觀或是拍照的人,都可以找回以前在鄉下的回憶。美術館裡的展場主要提供給台灣藝術家們展示手作品,老闆藉由建立這個空間,可以讓手作藝術家們有傳達想法和創意作品的地方。此外,老闆覺得目前社會,可能因媒體的渲染或3D產品等因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慢慢地被拉遠了,因此藉題美術館二樓的書房空間,透過讀書會、影展等簡單、單純的事物,以拉近人們的距離,讓「飛魚記憶美術館」作些美好、有意義的事情。
短片中,有間堅持純味理想的老屋─「慕紅豆」,同樣也有著令人動容的故事。老闆曾是個工程師,因不喜歡一成不變的生活,想起爸爸在醫院當志工時,與其他志工分享紅豆湯的快樂,於是隔年便決定將父親的快樂分享給更多的人,開始賣起柴燒紅豆湯。開張四個月後,他萌生環島念頭,只為讓住在偏遠地區的老人、小孩、農夫及身心障礙者,不必遠赴台南就可以喝到一碗熱呼呼紅豆湯。這趟167天的環島分享旅程,讓老闆感受最深的是台灣的人情味,因此老闆從全台各地所獲得的濃濃的人情味,轉化成一碗碗的紅豆湯,藉由巷弄中的「慕紅豆」繼續的分享與傳遞給來此的有緣人。
本短片設計以創意為主,以遊戲的方式呈現出輕鬆詼諧的氣氛,在每個不同的景點配合一些簡單小道具點綴其特色,從媽祖樓一步步走到兌悅門,隨著短片的播放,帶領著每個觀眾走完一回新港墘港,再現台南「看不見的港道文明」,喚醒大眾對五條港的記憶與關注。
留言列表